期刊简介
《现代实用医学》前身为《宁波医学》,创刊于1988年,自1994年起公开发行。创刊初期,《现代实用医学》以“立足宁波,服务基层”为宗旨,坚持“严谨、公开、优质、高效”的办刊方针,一抓质量,二抓服务。随着影响面不断扩大,服务能力不断拓展,于2001年起根据杂志发展需要,更名为《现代实用医学》,由浙江省卫生厅主管。
往期目录
-
2000
-
2001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-
2019
首页>现代实用医学杂志

- 杂志名称:现代实用医学杂志
- 主管单位:浙江省卫生厅
- 主办单位:宁波市医学会
- 国际刊号:1671-0800
- 国内刊号:33-1268/R
-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期刊收录:万方收录(中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
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
斯崇文
关键词:治疗慢性乙型肝炎, 干扰素治疗, 肌肉注射, 疗效, 药物联合治疗, 抗病毒治疗, 乙型肝炎病人,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, 人体免疫功能, 免疫调节剂, 诱导治疗, 阳性, 清除, 皮下, 感染, 不良反应发生率, 左旋咪唑涂布剂, 聚乙二醇干扰素, 基因工程干扰素, 治疗慢性乙肝
摘要: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的高发地区。全世界BHV感染发病人数约3.5亿。而根据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,人群中HBsAg阳性率平均为9.75%,约1亿2千万人,占世界HBV感染人数的1/3。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3千万人,有10%~30%可发展为肝硬化。部分病人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癌。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,所生婴儿约95%可出现HBsAg阳性。此类HBsAg阳性的婴儿常为慢性及终身携带HBV者。因此,HBV感染在我国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。 慢性乙型肝炎到目前为止治疗效果还很不满意。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体内,HBV持久存在及复制,不能被人体免疫功能和治疗药物所清除,致使肝脏病变持续发生及进展。因此,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治疗,应该是病原治疗,也就是能清除HBV的抗病毒治疗。1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主要是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。此外,尚有免疫调节剂,通过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清除HBV,有间接抗病毒作用(不在本文中介绍)。1.1 干扰素1.1.1 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干扰素,主要是α干扰素。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有20多年,基本有了共识:1.1.1.1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药物,但疗效不满意。其持久有效率(指停药后随访1年,血清HBV DNA和HBeAg的阴转率)约20%~40%。1.1.1.2 α干扰素的抗HBV作用主要是抑制HBV复制,表现为血清HBeAg后HBV DNA阴转,难以清除HBV,因此,治疗后复发率较高。1.1.2 如何提高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,是当前临床研究热点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1.1.2.1 α干扰素的“诱导治疗”所谓“诱导治疗”,是在α干扰素开始治疗半个月或1个月,加大治疗剂量和每日注射1次,使血清α干扰素维持较高和稳定的血浓度,能有效的抑制血清HBV水平,以后再改为隔日注射1次或每周注射3次的治疗。通常开始用α干扰素500万U,每日1次,皮下或肌肉注射,半个月或1个月后,改为300万~500万U,隔日1次或每周3次,皮下或肌肉注射。常较隔日1次或每周3次的疗效好。1.1.2.2 α干扰素的剂量及疗程目前,国内还采用α干扰素300万U,每周3次,皮下或肌肉注射,疗程3个月。但国外,常规应用α干扰素500万单位,每日1次,或1000万单位,每周3次,皮下注射。疗程4~6个月后认为疗效较300万U好。国内亦有人应用α干扰素300万U、500U及1000万单位,每日1次,肌肉注射,连续7天,以后改为隔日1次,疗程6个月。停药后随访1年,持久有效率分别为27.9%、50.0%和51.6%。其不良反应发生率,300万U组和500万U组相似,而1000万U组则明显增高和加重。因此,建议α干扰素的剂量,在病人的不良反应和经济可以耐受的情况下,采用500万U为宜,病程以6个月为好。1.1.2.3 α干扰素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目前认为单用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不够满意。主张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可能提高疗效。常用的联合治疗采用α干扰素联合免疫调节剂如胸腺素α1(日达仙)、胸腺肽、左旋咪唑涂布剂、乙肝疫苗等;亦可采用干扰素联合其他抗病毒药如拉米夫定等。但联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,尚需进一步进行科学的临床验证。 近研制的PEG干扰素(聚乙二醇干扰素,亦称长效干扰素),是大分子物质PEG与α干扰素的联结体。它排泄慢,半衰期长,在血中可维持较长、恒定的有效浓度,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血清中病毒水平,而且可以每周注射1次。国外应用PEG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的疗效,优于一般基因工程干扰素,对于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试验已开始在国内外进行。
友情链接